您现在的位置: fun88网 >> 证券金融fun88 >> 证券投资fun88 >> 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fun88

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出处:fun88网
时间:2019-10-18

  盈余管理管理者操纵盈余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手段,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适当的盈余管理会提高公司财务管理水平,过度盈余管理向市场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误导了广大投资者的选择,因此,如何规范上市公司过度盈余管理行为,提高公司的盈余质量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是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或者利用真实交易来“美化”财务报表,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行为,而这种行为会影响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真实业绩的判断,进而影响其决策。盈余管理不等于会计作假,从本质上讲,盈余管理是合法行为,是管理者出于某种动机的行为,不一定降低企业的价值,而会计作假违反了会计准则或公司法,是违法行为,会对公司产生负面影响。

  公司利用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方式操纵盈余。前者是运用真实的业务活动来改变财务信息,比较隐蔽,难以发现,其手段包括利用关联方的内部价格进行交易、减少研发投入,尽管短期来看,增加了公司利润,向利益相关者传递了良好信号,但从长期来看,这会损害公司利益。后者主要是灵活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政策来改变财务信息,如对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公司选择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使得费用前重后轻[1]。

  二、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与盈余管理

  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特征,股东会把公司经营权交由管理者,由管理者经营公司,然而由于双方目标不一致,管理者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来谋取私利,由此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股东如何激励监督管理者是问题的核心。

  在资本市场上,上市公司管理者与信息使用者之间存在逆向选择,管理者对公司情况最为了解,然而外部投资者是利用财务报告、媒体信息了解公司,由于公司上市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比如承销费用、律师费用等。一些资金充裕、经营良好的公司不愿上市或者无需上市,反倒是那些急需筹资的公司希望通过上市获得更多资金。证监会对公司上市的盈利持续性以及财务条件是有要求的,这些公司为了满足上市条件,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资金,就会通过操纵盈余来满足上市要求,向市场传递优质公司的信号,吸引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现象一直存在,外部投资者很难获得内部信息,对公司的状况不如管理者了解的多,根据财务信息做出的投资决策,未必最佳。这种逆向选择会使得资金流入经营状况不佳的公司。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股东不能时刻观察到管理者的努力程度,管理者可能不会尽全力工作,或者利用自身优势谋私利,亦或追求享受,此时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存在道德风险的问题。所以股东需要制定一项合理的激励制度来督促管理者,如股东可以以股权来激励管理者尽力工作,将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管理者考虑到自身利益与公司息息相关,在对外传递盈余信息时,会自愿传递利好信息,掩盖部分坏消息,以保持股价稳定,保障公司和自身的利益。所以,管理者会以遵守会计准则为前提,在向外提供财务报表信息时,灵活选择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使得盈余信息是利于公司的。

  (二)“三大假设”与盈余管理

  根据经济学理论,人是理性的,他们通常在选择利己的方案,使自我效益最大化,因此,对于公司来说,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投资者,在做决策时会依据成本效益原则,选择收益最大化的决定。

  Healy(1985)提出的“分红计划假设”,是盈余管理研究中有关薪酬契约的经典。他认为当分红计划设置了上下限后,管理者会依据净收益的高低做出不同的选择,当满足分红条件后,选择将本期收益推迟到下期,亦或提前确认费用;当分红计划没有设置上下限时,管理者会尽可能选择提高净收益的会计方法,从而使得薪酬最大化。所以当管理者的薪酬与公司业绩关联性较强时,管理者会操纵利润以使红利最大化。

  债务契约假设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管理者有可能违反以会计为基础的条款时,管理者为了避免违约带来的成本,便会操纵会计数字使公司达到条款的约定。当公司存在融资需求时,债权融资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债权人和管理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当管理者拥有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时,会投资一些项目,但是这些项目的风险可能是债权人无法管控的,所以,债权人为了保护本身的利益,会与管理者签订条款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当然,有条款就需要遵守,也会有违反的可能性。

  政治成本假设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公司的政治成本与盈余管理的可能性呈正相关关系,即政治成本越大,管理者越可能操纵盈余,将本年收益推迟到以后的年度。在我国,政治成本主要指的是税收,一般情况下,公司的利润总额越大,需要缴纳的税收就越多,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的政治敏感性越强,转移财富的能力越大。对大公司而言,其会受到更多外界的关注,为了维护公司形象,他们往往选择对公司有力的会计政策做账;对于小公司而言,一般不会顾虑太多,通常会利用准则的真空地带来调整收益。

  (三)有效市场理论与盈余管理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能够识别出所有的信息并反映在股价里,而且信息不仅包括会计信息,还包括与公司相关的所有正面或者负面信息,并且在信息披露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股价仍然受到信息的影响。在信息不断交流的资本市场中,外部投资者对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会有一个递进的过程,由不了解到了解,因此,一家财务作假的公司是不能长久立足于资本市场的。一旦公司现金流存在问题,再加上股票市场是半强式市场,资本市场会根据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估计股价,所以管理者为了不使股价下降,当业绩下滑时,会操纵盈余以向市场传递利好消息,维持股价。

  三、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现有研究将盈余管理动机主要划分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及政治成本动机[2],但是在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契约与政治成本的存在并不是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驱动力,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表现为资本市场动机。资本市场动机,也可以形象地被称作迎合监管动机,本文将从以下方面简要介绍。

  (一)IPO动机

  目前,IPO审核和发行的步伐明显加快,注册制的改革超出了预期,注册制的实施意味着降低了小微和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门槛,股票市场上遏制新股发行的现象得到管制,监管机构更加看重公司的发展前景,而不是报表的数字,尽管如此,上市公司须是股份有限公司,而证监会对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做出了规定,比如,对于主板来说,发行前股本不得低于3000万,同时也对净利润、收入、资产做了最低限制。公司要想上市并在资本市场上融资,就需要满足这些规定,将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公司”,即急需资金而又接近最低限制的公司;一类是“优质公司”,即各方面都达到甚至远远超过上市要求的公司。对于普通公司来说,管理者为了满足上市门槛,会有强烈动机向上做盈余以达到规定,对于优质公司来说,管理者为了使公司与普通公司区别开来,也会调整盈余向市场传递优质企业的信号,提升股价,筹集更多资金。

  (二)股权再融资动机

  股权再融资主要包括增发股票和配股,无论是哪种方式,证监会都对发行方规定了盈利条件和财务性条件,公司必须要满足这些条件方可在股票市场上融资。再加上,证监会2008年颁布的《决定》将再融资资格与现金股利分配相联系,由于该政策针对的是有融资需求的公司,被形象地称之为半强制分红政策[3],该政策要求公司在融资的前三年,现金分红不得低于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这对于那些缺乏现金流的成长性公司来说,加大了融资难度,对于那些拥有自由现金流的公司来说,公司只需要发放超过30%比例的现金股利就可以达到“及格线”,没有意愿发放更多的现金。戴志敏和楼杰云(2016)研究发现,真实业绩接近门槛的公司会向上调整,进行盈余管理迎合监管门槛;真实业绩超过门槛的公司会把盈余向下调整,以降低再融资前三年由现金分红产生的再融资成本。由此可以看出,有融资需求的公司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证监会的规定。

  (三)避免亏损

  对于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会被特别处理,连续三年亏损直接被要求退市,倘若公司被贴上特别处理的标签,意味着公司经营不良,外部投资者对公司失去信息,融资成本上升,难度提高,倘若被退市,意味着公司丧失了宝贵的“壳资源”,无法在股票市场上筹集资金,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公司的管理者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亏损,即使管理者预测到未来盈利可能性低,可能会采取“洗大澡”的方式,在某一年狠狠地向下调整盈余,使得未来的净利润为正,保住上市的资格。

  四、防范企业盈余管理的对策

  通过对盈余管理的理论基础及动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盈余管理的发生存在客观性。对待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其本身具有二重性,我们应理性看待,辩证认识,倘若盈余管理措施运用得当,也会带来正面效应,减少公司的经营风险,但究其本质,盈余管理之后的财务信息是不真实的,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所以,应当抑制不当的盈余管理行为。

  (一)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健全信息披露制度

  伴随着交易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财政部需要不断的修订会计准则以适应外部变化,使会计业务更全面地反映公司经营状况,提升会计准则的实效性与合理性,收入、金融工具、租赁准则的修订是对以往准则的完善,会计准则亦紧跟时代的步伐。一方面,公司需要遵守会计准则,并对会计人员定期培训来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将准则与实务完美结合,防止在准则的真空地带为所欲为,尤其是收入和费用的确认,要严格按照准则的规定,减少管理者操纵的可能性,提高盈余质量;另一方面,公司需要加强信息披露,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加大信息的公开管理力度,使投资者全方面了解公司。从目前来看,公司需要提高报表工作的披露度及某些项目的计算方式,如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的构成及计算、存货的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减值的计提是否准确等等。同时,对于公司的重要经济活动,要加强披露,保证信息的透明度,如公司应当披露全部的关联方,提高信息的准确性。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发挥内部控制作用

  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会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约束管理者的自利行为,避免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维护股东及中小投资者的利益[4]。所以,为了避免管理者操纵盈余来谋取私利,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必须是完善的。一方面,公司的股权结构要对管理者形成制衡,股权既不能过于集中,也不能过于分散,股权过于集中容易产生“一言堂”现象,这极易使得大股东联合管理者侵占小股东的利益,而股权过于分散,小股东没有动机监督管理者,会发生内部人控制现象,剥夺小股东。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治理机构可以约束管理者的行为,保证公司内部的各方利益得以平衡,避免过度的盈余管理出现,提升盈余管理质量[5]。另外,也要发挥董事会、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促进公司的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发挥内部控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监督公司的各项业务,使管理者的行为不越界,保证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严格按照有效的内部控制规定做账,披露符合公司真实情况的信息。[6]

  (三)发挥外部审计师的监督职能

  外部审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应保持职业判断,对公司出具审计报告。首先,要确保审计师的独立性,这是审计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这样才可以使审计师更加客观地评价公司;其次,在获取审计证据时,要保证证据的可靠性,尤其是从公司内部获取的证据,要由资深审计师判断其可靠与否;最后,针对审计工作和审计内容,审计师要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在哪些环节容易舞弊,关联方交易是否合法等,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审计师要格外注意公司可能会发生盈余管理的环节,时刻保持谨慎,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五、结束语

  盈余管理只是一种管理方式,是公司调节盈余的一种手段,由于它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完全消除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辩证认识,应尊重公司科学合理的盈余管理,倡导公司提高盈余信息质量,使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fun88搜索
关键字: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上市 盈余
最新证券投资fun88
我国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情况的分析
探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租赁资产证券化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论应用型教学在证券投资课程的作用和发展
对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的综述
中国证券市场各类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
证券发行核准制的现状和问题
Z证券公司经纪业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收益权类资产证券化风险及防范研究
浅析PPP下的资产证券化应用
热门证券投资fun88
金融结构调整与证券市场发展
破解证券市场发展十大难题
证券公司信息化发展与对策
法律欠缺是中国证券市场诚信缺失的根源
我国投资基金发展基本情况综述
试论我国股票市场的主要矛盾及其化解
股市新文化理论初探
浅析债券投资的风险及防范
试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
中国证券市场低效率的制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