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fun88网 >> 经济学fun88 >> 新经济学fun88 >> 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fun88

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作者:李建伟
出处:fun88网
时间:2013-09-30

[内容提要]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与趋势,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未来 10 年我国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办公和低碳资源环境的碳排放总体上处于下降趋势。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效益高、污染少的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服务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与工业并行发展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发展现代服务业是镇江市官塘新城低碳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从低碳生活、低碳商业和低碳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看,官塘新城能够实现超前全国平均水平 5 ~10 年的低碳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 城市功能区 低碳发展案例分析。

建设“两型”(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需要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依据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的内在需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强能耗管理和采用先进节能减排技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低碳化。本报告以镇江市官塘新城建设为例,在总结发达国家城市低碳建设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碳排放的内在发展趋势和官塘新城自身比较优势,对发展城市低碳功能区的产业定位与低碳发展目标进行系统分析,确立塘新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定位和官塘新城碳排放超前全国平均水平 5 ~10 年的低碳发展目标,并提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一、发达国家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与趋势。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已把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等多重危机的重要对策。伴随全球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热潮,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并启动了绿色低碳经济的推进工作。欧洲、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低碳城市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总结和借鉴。

( 一) 欧盟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

近年来,欧盟将低碳经济看作“新的工业革命”,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推进低碳产业发展,期望能够带动欧盟经济向高能效、低排放的方向转型,并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充当急先锋,力图发挥领导者角色。

欧盟提出的低碳发展中期目标是,202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 年减少20%,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耗费的比例提高到 20%,一次性能源消耗量减少 20%; 长期目标是到 2050 年温室气体排放量比 1990 年减少 60%至 80%。

为实现低碳发展目标,欧盟制定了建立新能源研究体系的综合性计划,启动了排放交易机制,公布了包含 70 多项节能措施的《能源效率行动计划》,制订欧盟共同能源政策《欧盟能源政策绿皮书》,并于 2009 年 3 月宣布将在 2013 年之前投资 1050 亿欧元支持欧盟地区的“绿色经济”。

与欧盟低碳发展的总体目标与政策措施相对应,欧盟主要城市也制定了自身低碳发展目标与规划。如伦敦市设定了2025 年相对 1990 年减排 60% 的目标,并启动一系列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和能源政策,包括《伦敦规划》、《今天行动,守候未来———伦敦市长能源战略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德国柏林市在 1994 年即推出了“能源理念”来引领城市走向能源的清洁化和高效化,并根据电力交通系统能源使用数据编制柏林排放清单,制定了 2010 年减排 25%、2020 年减排40% 的低碳发展目标,将住宅、公共建筑交通和能源供应确立为重点减排部门。

( 二) 日本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

日本是世界上节能最先进的国家,也是新能源开发最领先的国家。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垃圾发电、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都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建立法律规范行为方面,更将“低碳”观念植入民众心中。

日本东京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2006 年东京都政府出台愈“十年后的东京”计划,提出到2020 年碳排放量比2000 年减少 25% 的减排目标。2007 年 6 月发表了《东京气候变化战略———低碳东京十年计划的基本政策》,详细制定东京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战略。其节能减排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开发清洁能源。二是研发并推广物联网、传感技术和智能技术等低碳技术。三是提倡生态交通。鼓励使用低污染低耗能汽车、促进生物柴油应用计划、倡导生态驾驶、发展轨道交通。四是推广绿色建筑。制定了《东京绿色建筑计划》、绿色标签计划等政策,广泛采用建筑节能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房屋耗能水平。五是加强工商业节能。东京都政府颁布的《强制碳减排与排放交易制度》对 1100 家商业机构与 300 家工厂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硬性要求,要求大型商业机构 2020 年的碳排放量在 2000 年基础上减少 17%。六是鼓励生活节能。2009 年东京都政府推行了能源诊断员制度,以促进家庭节能。

( 三) 美国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对发展低碳技术、增强低碳竞争能力高度重视。在布什政府期间即通过了一系列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定与激励措施,依托其在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大力发展低碳技术。2007 年 7 月美国参议院通过的《低碳经济法案》,提出到 2020 年美国碳排放量减至 2006 年水平、2030 年减至1990 年水平的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在奥巴马政府推动下美国出台了历史上首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法案一《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从美国城市低碳发展经验看,纽约市在2001 年即提出了“规划纽约 2030”计划; 2002 年加入了国际地方政府环境行动理事会( ICLEl) 的城市气候保护行动; 2006年又成立了长期可持续发展市长办公室,负责“规划纽约2030”计划的更新和发展。计划发展目标是整个城市 2030 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 2005 年减少 30%,而政府部门 2017年相对 2006 年减排 30%。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核心战略是建筑节能改造和能源供应低碳化,并从 2002 年开始编制纽约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二、我国经济与社会低碳发展的内在趋势。

建设“两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既定战略,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在产业结构升级、能源结构优化、节能技术水平提高以及政策引导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单位 GDP 能耗和行业增加值能耗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经济仍处于重化工业化发展阶段,我国能耗水平依然偏高。

我们根据 1980 年到 2010 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能耗的内在发展规律,通过趋势外推得到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商业办公和资源环境的能耗发展趋势,确立了未来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办公和低碳资源环境的碳排放趋势。

( 一) 低碳生产: 工业生产低碳化发展趋势。

生产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也是最有空间和潜力进行节能减排的领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单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都出现了明显下降,单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分别从 1980 年的 13. 26 吨标准煤/万元、33. 15 吨/万元下降到 2010 年的 0. 82 吨标准煤/万元、2. 04 吨/万元,30 年来下降了 94%,但单位 GDP 能耗和碳排放下降趋势均呈减缓趋势。从分行业来看,2001 ~2010 年我国工业平均单位产值碳排放下降 12. 3%,高耗能行业降幅最大,但碳排放下降幅度也趋于减缓。

根据各行业单位产值碳排放指标动态发展趋势,我们预测得到 2012 ~2022 年各行业碳排放预测值,未来 10 年工业行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仍将不断下降,但下降幅度趋于减缓,到 2015 年将下降到 3. 61 吨/万元,比 2010 年的 4. 3 吨/万元下降 16%,基本上可以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关于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17% 的目标。2020 年工业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将达到 3. 19 吨/万元,比 2010 年的 4. 3 吨/万元下降 25. 7%。碳排放下降速度在“十三五”期间比“十二五”有所放缓。

( 二) 低碳生活: 居民生活低碳化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范围内各类能源消耗所导致的碳排放量占比迅速提升,居民家庭生活领域的碳排放量正在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消费能源总量已从 1 980 年的 9583 万吨标准煤增加到 2010 年的 34558 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 4. 4%。其中 1999 ~ 2010 年居民生活用能年均增速高达 7. 4%,高于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平均增速。

我们将低碳建筑趋势、低碳交通趋势和低碳社会趋势作为衡量居民生活低碳化发展趋势的三大类指标,根据国际经验和指标内在变动趋势,预测得到 2012 ~2022 年各指标动态发展趋势。总体看,随着新技术开发、新能源使用以及人民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居民生活朝着低碳方向发展。但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对交通工具、住房和能源消耗等需求的增长,未来城市碳排放总量会不断增加。

( 三) 低碳商业: 商业办公区低碳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能源消耗大幅上升,商业低碳化发展和建筑节能是未来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从发展动态看,2001 ~2010 年低碳商业主要评价指标呈逐年提高趋势,商业活动人均能源消耗与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冲高回落态势。根据低碳商务办公碳排放的内在发展趋势,2020 年商业区单位增加值碳排放、商业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单位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分别比 2005 年下降 57. 7%、45. 6% 和59. 2% 。目前现有绿色建筑标准规定,500 米的距离为舒适的步行距离,在此范围,以每小时 4. 5 公里的速度,8 分钟之内便能从公交站到达目标商业办公区。根据预测的结果,商业建筑与公交站点步行距离将在 2015 年缩短到 343 米,2020年将缩短至 285 米。而上下班通勤时间 2015 年能够降低为24. 3 分钟,2020 年将降低至 19. 3 分钟,从而大大减少因交通耗能产生的碳排放,实现商业低碳化的目标。

( 四) 低碳资源环境: 资源环境低碳化发展趋势。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是低碳发展的基础。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近年来煤炭消费比重有所降低,核能、风能、电力等低污染能源比重正逐渐提高。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国单位 GDP 能耗将持续下降,预计到 2015 年每万元 GDP 产出所消耗的能源量将下降至0. 87 吨标准煤,2020 年将下降至0. 80 吨。我国人均能源消费量仍将上升,但升幅趋缓,到2015 年人均能源消费量将达到 2795 千克标准煤。

从生态环境看,我国政府计划到 2020 年森林面积比 2005年增加 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 2005 年增加 13 亿立方米,预计到 2015 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人均绿地面积、空气 质 量 优 良 率 将 分 别 达 到 44. 83%、52. 16 平 方 米、90. 97%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量趋势不容乐观,出现逐年减少的态势。环保投资占 GDP 比重不断上升。

三、国际服务业发展及其结构升级的基本规律。

服务业具有能耗低、效益高、污染少的特点,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建立在工业化较为发达的基础上的。服务业发展主要依赖于知识、创新、信息、管理、品牌等高级生产要素和无形资产。这些要素资源应用不仅有利于缓解自然资源供给的压力,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有利于促进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逐渐成为引领服务业发展的龙头,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

( 一) 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的主要趋势。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结构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和调整。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断上升的趋势。截至 2010 年,全球服务业总规模超过 37 万亿美元,增加值占全球生产总值( GDP) 的比重达到 71%,比 1970 年提高了 18 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出现了服务业加快发展态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从 1990 年的 46% 提高到 2010 年的 55% ,部分国家已实现或接近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如俄罗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 2000 年的 56%提高到 2010 年的 59%,南非则从65% 提高到 67% ,印度从 51% 提高到 2010 年的 55% 。

( 二) 全球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程度密切关联,服务业发展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与服务业增加值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且呈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当人均收入水平 3000 美元以下、工业化还处于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时,服务业以传统商品流通性服务业和个人服务业为主。当人均收入水平达到 3000 ~ 11000美元时,经济发展由工业化中后期向工业化后期迈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开始兴起和快速发展。当人均收入达到11000 ~ 22000 美元时,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发展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服务业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当人均收入超过 22000 美元之后,服务经济进入较为发达的稳定发展阶段,服务业发展速度趋于平稳,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随人均收入的提高而平稳上升,并稳定在 70%以上水平。

( 三) 全球服务业发展趋势与转型升级的动力。

服务业是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全球服务业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升级趋势,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社会服务业成为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从发展动力看,创新要素投入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核心动力,知识与创新投入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美国服务业 1998 ~ 2004 年的无形资产投入中,研发投入份额不到 20%,包括人力资源培训、企业流程等企业专用资源的投入超过 30%,品牌投入占 15%,数据及信息资源投入为 15%。

随着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兴起,网络电视、博客、移动游戏、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知识型服务业不断涌现和加快发展,美国版权产品产业产值从 1996 年开始超过汽车、农业等传统产业。商贸、运输以及餐饮等传统服务业通过运用新技术、新知识进行改造,创新和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服务业已成为全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和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关键要素。

( 四) 大都市成为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

从世界范围来看,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及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规模的扩大,高度密集的人口、数量众多的经济组织及其相互间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市场基础和空间。服务业向城市特别是大型城市集聚发展态势日趋显现。国际化大都市和经济中心城市已经成为服务业发展的主要载体,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基本在 70% 以上。在服务业向城市集聚发展的过程中,服务业自身也存在着向城市内部的特定区域集聚和向制造业集聚区域集中的集群化发展态势。日益强大的城市服务功能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大型城市成为引领地区和国家服务业发展的龙头。

( 五) 经济全球化促进全球服务业及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国际分工协作从传统的制造环节日益向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环节延伸,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国际转移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带动了服务贸易持续快速发展,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近年来全球服务业的离岸外包高速发展,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迅速扩张,以跨国公司为主体的全球服务产业链加速形成,服务业全球化发展趋势不断加快,服务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一直占据服务贸易主导地位,但发展中国家通过承接服务产业转移也加快了自身服务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

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未来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服务业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与工业并行发展的阶段,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 一) 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当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 GNI) 已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服务业发展进入与工业并行发展阶段,呈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服务创新是我国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传统上存在于生产过程中的研发、创意、物流、营销以及各种专业服务等逐步分离出来,促进了服务领域的拓展,并带动一大批新兴服务业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直接促进服务业乃至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服务领域经营管理创新正在逐步深化,特别是在商贸、餐饮、运输等传统服务领域,现代化管理方式、经营组织、服务业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大型城市服务业聚集发展程度趋于提高,北京、上海等特大型城市服务业集聚和纵深发展的态势突出,服务业已经成为大型城市的主导产业,城市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额稳步增长。我国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分工链条上的地位有所提升,特别是服务外包规模迅速扩大,2001 ~2010 年年均增长超过 20%,2010 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达到了 144. 5 亿美元。

( 二) 我国服务业发展处于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加快发展期。

伴随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也出现了积极变化,服务业结构转换与升级趋势逐步显现。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服务业的增速;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 生产性服务业逐渐成为带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等传统流通性服务业仍占服务业主导地位,但传统服务业现代化程度快速提升,以经营方式和服务方式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新型流通业态正在快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依托的网络销售已进入规模化时代。

( 三)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与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及其发展要求相比,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仍相对较低,而且长期形成的一系列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影响着服务业自身的发展和结构升级。与发展水平相当的印度、巴西相比,我国服务业比重低了 22. 1 和 10. 5 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总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引致服务供给总量与结构不足,总量矛盾集中反映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结构矛盾主要表现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不足、服务价格居高不下。导致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因素是服务业发展要素投入结构性不足,服务业发展仍然较多依赖传统要素的投入,仍然以固定资产投资扩张为主,创新投入水平依然不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镇江市官塘新城服务业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定位。

发展服务业是实现低碳发展的必然选择。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符合低碳城市发展的目标,具备较好的资源条件和比较优势,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需克服镇江目前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和挑战。未来五年,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的基本定位是将该区域打造成为推动镇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彰显镇江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的新名片; 在苏南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有重要影响、独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聚集区。

( 一) 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

镇江市位于长三角地区北翼、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交汇处,官塘新城则处于整个镇江的地理中心,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镇江的产业发展结合城市特点呈现一体两翼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低碳产业体系初步确立,集中、集聚、集约成为镇江产业发展的鲜明特色。尤其是服务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为官塘新城进一步培育服务业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镇江市交通网络便捷通达,与周边城市干道互通,为官塘新城对接和服务周边地区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支撑。镇江是苏南地区山水禀赋最好的城市,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众多名胜古迹,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提供了难得的休闲旅游资源和环境氛围。自官塘新城开发建设的相关市场宣传活动启动以来,该区域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官塘新城已成为镇江市发展服务业重要的品牌形象,品牌效应初步显现。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在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对集聚长三角地区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服务业企业及科研机构落户官塘新城有一定的吸引力。

( 二) 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的五大机遇。

一是国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推进结构调整的政策机遇。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推动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二是服务业加快对内对外开放的创新机遇。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商业、通讯、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等 9 大服务部门将取消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和股权限制。

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无疑将为官塘新城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更多的发展资本和高水平的市场主体,促进镇江服务业整体运行水平的提高,服务方式的创新,以及服务业结构的加速调整。

三是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发展机遇。科技创新转移是新一轮国际产业大转移的重要特征。全球服务业也正在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产业转移也呈现自南向北的推移趋势。官塘新城凭借优越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基础设施优势,将会因此承接国内外更丰富的、直接服务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从而为镇江市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的互动机遇。作为长三角 16 个核心城市之一的镇江,加速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互动,以跨区域要素流通为纽带、以服务企业为主体,积极推进和加深地区之间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与互动,是官塘新城打造主体功能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为镇江市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五是镇江市建设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镇江市提出加快建设繁荣和谐、特色鲜明、品质高雅、业态领先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宜居、宜行、宜业、宜游城市。“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城市产业“退二进三”结构调整,官塘新城将成为镇江市实现建设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抓手和载体。

( 三) 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是长三角地区先行发展城市的竞争压力。镇江官塘新城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北翼,同时还处于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层,其发展服务业面临着上海、南京等发达中心城市的挑战。镇江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将在相当程度面临上海、南京两大中心城市的影响和制约。

二是苏南地区其他城市加快发展的竞争威胁。从苏南地区已出台的“十二五”规划来看,苏南地区主要城市进一步加大了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目标,镇江官塘新城未来将面临来自苏南地区其他城市的严峻竞争挑战。

三是镇江市各区域互动协同发展的竞争压力。镇江市未来五年将重点打造“一主五副”六大商贸中心,培育 10 个以上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五副”除了官塘新城副中心之外,还包括城铁广场副中心、丁卯副中心、大港副中心、丹徒新城副中心。如何既与市内其他区域有序竞争,又紧密加强合作,也构成了官塘新城服务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 四) 官塘新城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产业定位。

根据官塘新城自身的比较优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官塘新城服务业发展应坚持“立足镇江、适度前瞻,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总体思路,服务业发展的定位应是: 根据镇江“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结合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把官塘新城打造成为推动镇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彰显镇江令人向往的现代化山水花园城市的新名片;在苏南地区乃至长三角区域有重要影响、独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聚集区。

根据发展思路和定位,官塘新城发展服务业应重点围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而生产性服务业又是现代服务业的重中之重。主要的产业选择方向包括: 一是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重点发展生态型企业总部基地、商务会展业、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二是重点发展以时尚休闲为核心的休闲产业。包括以打造主题公园为核心积极发展多样化体验休闲和体育休闲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发展创意型企业,促进创意创新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建立一批创意产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四是积极发展高端、新型商贸业。

六、我国城市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与战略目标一以官塘新城为例。

城市低碳发展是城市发展和低碳发展的有机融合,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运用到城市发展上来。我们以官塘新城为例,从低碳生活、低碳商业和低碳资源环境三个方面,设计了包含 35 个指标的官塘新城低碳发展动态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官塘新城产业发展定位,提出了官塘新城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

( 一) 城市低碳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影响城市碳排放量的经济社会活动主要包括四大方面:

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商务办公、资源环境保护等,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都应该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控制碳排放。

据此我们将城市划分为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办公、低碳资源环境四大功能区,构建城市低碳功能区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低碳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

城市低碳功能区动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共包括 72 个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低碳生产、低碳生活、低碳商业、低碳资源环境。二级指标包括工业行业分行业指标、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社会、低碳商业经济、低碳商业发展、低碳商业资源、低碳商业绿色、低碳资源、低碳环境等。

根据《镇江市官塘地区控制性规划》对官塘新城的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官塘新城重点发展生态型企业总部基地、商务会展业、服务外包产业等商务服务业,我们将官塘新城低碳动态发展确定为低碳生活、低碳商业和低碳资源环境三个方面,设立了 3 个一级指标、9 个二级指标和 35 个三级指标。

( 二) 官塘新城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

根据镇江市碳排放水平和国内低碳技术发展状况,官塘新城的低碳发展目标应是超前于国家平均水平。经综合分析,官塘新城低碳生活和低碳商业发展目标应在新城建成后,达到 2022 年我国低碳生活和低碳商业的动态预测值,低碳资源环境应达到 2017 年全国低碳资源环境的动态预测值,即官塘新城的低碳发展目标应超前全国未来低碳平均水平 5 到10 年。

七、实现官塘新城低碳发展战略目标的对策建议。

借鉴国内外低碳城市建设实践经验并结合官塘区自身发展特点,实现官塘新城低碳发展战略目标可从四个相结合入手,即: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完善政策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 一) 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

建设官塘低碳新城既不是完全的政府行为,也不属于单一的市场行为,需要积极发挥镇江政府引导作用,吸收社会各方参与低碳新城建设,充分调动市场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深入发挥市场调节作用。

“开发低碳新城,实现官塘低碳发展”是镇江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镇江政府已相继完成官塘新城片区总体控制性规划方案以及供电、交通、水系、市政、景观、能源及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镇江官塘新城低碳规划》、《官塘新区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官塘桥路沿线区域城市设计方案》等相关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官塘低碳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基本保障。未来落实各项低碳发展规划,需要财政、城建、环境、土地、交通等多个部门的通力协作,也需要政府在产业、财税、土地、环保、消费、金融等方面配套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并健全低碳管理体系,切实履行政府的监管职能。

居民、企业、社会团体作为低碳新城的主要建设者、受益者,他们积极参与并发挥作用对新城建设更加不可或缺。政府需要在做好发展规划的同时,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激励机制、提高行政运作效率,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调动企业低碳发展的积极性。在低碳新城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内外独立研究机构在资金、技术、人才培养等不同层面的合作,开展低碳产业化、低碳城市建设标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为低碳新城建设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带动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并实施科学宣传方案,推动居民生活方式、消费观念向低碳方向转变,逐渐营造政府引导、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 二) 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

实现城市低碳发展,需要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节能减排技术、加强管理三方面着手,但节能减排技术是基础。促进节能减排技术进步,需要企业加强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也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为我所用。

在提升企业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应将低碳技术研发纳入镇江科技发展规划中来,建立官塘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吸引不同类型低碳技术开发企业将研发中心落户官塘,不断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增强对低碳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多渠道增加低碳技术研发投入。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规划建设面向辖区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服务平台,建立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产业化小试中试中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包括宣传推广、检验检测、技术转移与交易、知识产权保护在内的个性化、一体化、一站式服务。

为加快官塘新城低碳发展进程,应高度重视国内外先进低碳技术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根据官塘新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可鼓励企业直接引进先进低碳技术,以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发展成本。同时应加大优秀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产学研政战略联盟,为官塘新城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与技术支持。

( 三) 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国内外经验表明,低碳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持续变革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官塘低碳新城建设也应遵循客观规律,从本地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区域特色。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低碳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官塘新城已完成片区总体控制性规划,确立了“城市化和低碳化”的低碳发展方向与发展目标。应制定低碳产业、低碳社会、低碳交通、低碳社区、低碳园区、低碳特色商业街、低碳建筑等相关专项发展规划,将低碳城市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重点示范工程建设任务逐步落到实处,有序推进官塘新城建设。

2010 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在 5 省 8 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超过 100 个大中小城市提出要打造低碳城市的建设目标。官塘新城应根据自身现有的城市特点及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智慧官塘、低碳官塘、休闲官塘”的城市品牌,集低碳服务业发展、低碳技术及产品的研发与应用、低碳生活与消费于一体,提升新城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将官塘新城建设成为宜居乐业的绿色生态城。

( 四) 完善政策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政府与市场的通力协作,政府往往通过政策向导和制度设计来引导市场力量推动传统城市向低碳城市转型。政府积极制定、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创新配套制度是低碳城市发展的关键与基石。

一是落实中央各项支持政策,积极完善地方扶持政策。

我国已出台了多项鼓励地方政府与企业低碳发展的政策及专项规划,官塘新城首先需要利用好中央政府和省市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加快新城低碳发展进程。也需要镇江市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官塘新城低碳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设立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制定低碳智慧园区扶持政策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官塘新城低碳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建立健全官塘新城低碳发展配套机制,着力完善官塘低碳新城建设的金融支撑体系,推动建立与低碳新城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创新低碳新城治理机制。

fun88搜索
关键字:低碳 城市
最新新经济学fun88
浅谈余额宝等货币基金式理财产品对消费者市
余额宝对大学生消费和生活的影响
关于发展互联网运营模式的思考
浅谈三四线城市的电子商务
雾霾的经济学分析
浅论雾霾天气的成因、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治对
从经济均衡角度分析我国小产权房问题
我国城市低碳功能区的发展战略
中国光伏产业的困局和出路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热门新经济学fun88
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对知识经济的若干思考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对策分析
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实践
现代服务业: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剂
循环经济刍议
县域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第五章 创新经营:新经济的核心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国企产权改革
宏观行为经济学和宏观经济行为